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Q-开关掺镱石榴石激光治疗蓝色文刺疗效分析

    我们采用Q-开关掺镱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文刺,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作者:周展超;吴余乐;戎惠珍;厉建鸣 刊期: 2002- 01

  • 联苯苄唑凝胶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我们应用1%联苯苄唑凝胶(商品名必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1%联苯苄唑霜(美克霜,德国拜尔公司)治疗浅部真菌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月清;周焕根;韩亚平 刊期: 2002- 01

  •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我们采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31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百芳;曹兰芝;梁玉华;王欣 刊期: 2002- 01

  • 盐酸万乃洛韦减量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我们用减量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纳猛;李兰英 刊期: 2002- 01

  • 肿胀性红斑狼疮

    肿胀性红斑狼疮(lupuserythematosustumidus,LET)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的一个亚型,早由Gougerot和Burnier在1930年首次报道2例发生于面部的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的浸润性红斑,无瘢痕性斑块,次年他们又报道了具有相似皮损的3例患者.之后30年世界各地未见报道,直至1965年德国和法国的文献才有报道.1984年西班牙文献报告1例LET,皮损完全消......

    作者:左亚刚;王家璧 刊期: 2002- 01

  •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缺乏特效治疗且发病率高、危害较大而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发展,有关A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日渐深入.本文就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作者:郝飞 刊期: 2002- 01

  • 痤疮的分型论治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青春期男女发病率高.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在面部出现白头与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与囊肿,个别患者甚至形成凹陷或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科学工作者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进一步探讨痤疮的分型并提出根据不同类型及轻重各异的痤疮,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以达到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靳培英 刊期: 2002- 01

  • 评《现代皮肤组织病理学》

    ......

    作者:陈明 刊期: 2002- 01

  • 如何深入研究结缔组织病

    近几年来,国内同行在结缔组织病的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每年都有不同学科(如基础免疫学、风湿病学、皮肤病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从各个角度开展研究.不同单位得到了各级各类研究基金的资助.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推动我们了解结缔组织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如何做得更好,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陈志强;徐文严 刊期: 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