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第8期文章
  • 从野生蟾蜍分离致病性着色真菌的研究

    目的从野生蟾蜍分离致病性着色真菌.方法在着色芽生菌病高发区和无病区分别捕捉野生蟾蜍,取内脏制成悬液分离着色真菌.结果在着色芽生菌病高发区山东章丘,354只野生蟾蜍中有151只分离出着色真菌,占42.7%,共计分离出着色真菌11种,162株,其中疣状瓶霉49株,外瓶霉33株,瓶霉属19株,甄氏外瓶霉19株,卡氏枝孢12株,可疑卡氏枝孢3株,喙枝孢7株,裴氏着色霉5株,毛样枝孢4株,棘状外瓶霉3株,枝......

    作者:万俊增;戴文丽;任忠芬;陈瑞娥;施岩 刊期: 2003- 08

  • 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

    目的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中分离马拉色菌,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皮损区与相对应的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无差别,非皮损区额部和胸背部分离阳性率高于上、下肢.共分离到565株马拉色菌,鉴定......

    作者:李志瑜;冉玉平;熊琳;代亚林;郭晓莉 刊期: 2003- 08

  • 阴道念珠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研究

    目的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的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作相似性分析.方法用形态学及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5株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将DNA扩增带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株白念株菌可以分成7群共19个亚群,1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6株,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3株)至少可......

    作者:张晓梅;骆志成;武三卯;薛晓云;周晓黎;石磊;肖瑾 刊期: 2003- 08

  • 31例深部真菌病临床和尸检分析

    目的了解尸解患者中真菌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非选择性总结30年来本院成人(年龄≥16岁)尸检资料,依据病理切片真菌形态确定真菌感染的存在,并进行临床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96例尸检中发生真菌感染31例(7.8%),其中曲霉感染17例,占全部真菌感染的54.8%.真菌感染受累脏器频率高低依次为肺(83.87%)、肾(48.39%)、脑(35.48%)和心脏(29.03%),其中21例成为直接......

    作者:郝飞;阎衡;叶庆佾 刊期: 2003- 08

  • 头癣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对头癣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学校内所有暴露人群进行实地普查以及对环境进行调查.采用临床检查,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的方法.42株犬小孢子菌,包括从患儿病发分离的40株和从环境中分离的2株,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对rDNA的非内转录间隔区(NTS)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部分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普查71名学......

    作者:余进;万喆;陈伟;王文岭;李若瑜;王端礼 刊期: 2003- 08

  • 短帚霉对小鼠致病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短帚霉的致病性,探讨系统性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给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注射短帚霉菌悬液,对处死及自然死亡小鼠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逆培养.结果在接种后早期即发生各脏器侵袭,免疫受损组小鼠坏死组织出现早,脾内多形核白细胞减少.结论短帚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条件致病菌,真菌穿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感染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多形核巨细胞在感染早期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建勋;杨发枝;熊吉奎 刊期: 2003- 08

  • 磷脂酶对新生隐球菌毒力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条件、不同来源和不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分泌磷脂酶的情况;观察胞外磷脂酶对菌株毒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在30℃和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不同来源的40株新生隐球菌,计算沉淀圈比值(PZ值),比较其磷脂酶活力的不同;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小鼠的平均生存期及脑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比较分泌磷脂酶和不分泌磷脂酶菌株毒力的变化.结果39株菌的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白色沉淀圈,PZ值在30℃和37℃培养条......

    作者:曹瑞华;尹嘉;温海;陈江汉;洪微;徐红;廖万清 刊期: 2003- 08

  • 复方联苯苄唑液治疗浅部真菌病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复方联苯苄唑液对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试验组为复方联苯苄唑液,对照组为克霉唑癣药水.均每日涂患部1次,疗程体股癣为2周,手足癣为4周,停药后随访2周,主要观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角化和瘙痒,评价治疗后每周的皮损情况.每例患者于疗前、疗中及疗后,停药后2周作真菌学检查.结果观察434例患者,复方联苯苄唑液临床治愈率体股癣为82.25%,手足癣为68.75%,总有效......

    作者:罗庆录;吴绍熙;王爱平;廖万清;席丽艳;金学洙;祖尔立 刊期: 2003- 08

  • 近平滑念珠菌性皮肤肉芽肿首例报告

    目的报告1例首见近平滑念珠菌性皮肤肉芽肿.方法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皮损表面痂皮多次真菌培养、镜检、菌种鉴定分析,皮损组织病理切片及特殊病理染色证实为近平滑念珠菌所致斑块性肉芽肿;用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患者左面部8cm×10cm大小浸润性斑块,表面密布增厚性焦痂,痂皮镜检及特殊PAS染色均见有大量的真菌孢子;病理活检,真皮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团块,皮损培养多次均为近平滑念珠菌生长,经氟......

    作者:张怀亮;吕桂霞;林彤;曾学思;李岷;李阿梅 刊期: 2003- 08

  • 一株耐热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鉴定

    目的探讨1株引起特殊皮肤肉芽肿损害的红色毛癣菌菌株的真菌学特点及其基因序列的变化.方法常规真菌学鉴定法和使用PCR方法测定菌株的核糖体保守区及非转录区(NTS)内trs-1区基因序列.结果耐热菌株经真菌学鉴定及核糖体保守区基因序列测定均证实为红色毛癣菌,但其核糖体基因非转录区(NTS)内trs-1(串联重复亚单位)区基因序列测定显示有明显的不同.结论核糖体基因NTS区内trs-1区基因序列的改变可......

    作者:章强强;李民;朱利平;李莉;王家俊 刊期: 2003-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