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联苯苄唑乳膏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及体内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1%联苯苄唑乳膏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及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癣病模型、真菌体外药敏试验及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法评价1%联苯苄唑乳膏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及体内抗炎作用.结果1%联苯苄唑乳膏能有效治愈豚鼠须毛癣菌感染;体外抗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016~0.5mg/L,小杀菌浓度范围为0.063~2.0mg/L;该药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1%联苯苄唑乳膏具有明显抗皮肤......
作者:吕雪莲;沈永年;吕桂霞;李筱芳;陈伟;胡素泉;刘维达 刊期: 2008- 08
-
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的一组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报道一组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结果.方法系统地收集了自1998年5月至2007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以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为表现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性别、年龄、职业、家族成员情况等.结果男14例,女2例;年龄9~54岁;病程2个月至8年,平均(2.0±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棕褐或棕黑色斑,均呈对称性......
作者:朱晓浚;李希清;杨容青;席丽艳;林宝珠;鲁长明 刊期: 2008- 08
-
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及凝血、抗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改变来探讨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ILACL9000型血液凝同仪测定5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各项指标,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组抗凝血酶活性为69.2%±17.3%、蛋白C活性为80.4%±17.3%、蛋白C抗原含量为74.1%±23.8%,静止期患者组......
作者:孙小强;王璐;门剑龙;周之海 刊期: 2008- 08
-
鲁比切克毛癣菌致体癣一例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红斑伴瘙痒半年,皮损逐渐扩大,出现脱屑.体检见右侧臀部红色斑片,覆散在鳞屑,边界清楚,边缘略高于皮面,鳞屑明显.真菌学检查:取皮屑行10%KOH直接镜检,见带有折光性的透明菌丝.皮屑真菌培养,培养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产红色色素,中央有紫红色色素颗粒形成;②小培养见梨形或棒状小分生孢子,圆......
作者:陈先进;吕桂霞;沈永年;陈伟;胡素泉;徐宏彬;刘维达 刊期: 2008- 08
-
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人体阴道分泌物标本总RNA提取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采用人体上皮细胞与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混合物(106:106),对匀浆、玻璃珠和液氮研磨三种破壁方法,纯化柱、酚两种提取方法组合产生的5种不同R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将提取效果好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标本.结果5种方法均可提取出总RNA,其中,热酚法提取质量浓度高,达到0.6546g/L,其次为RNeaay试剂盒提取方法为0.60......
作者:佘晓东;韩峻松;吕雪莲;张晓娜;占萍;张翼;刘维达 刊期: 2008- 08
-
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引起不同临床色素表现的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KC)共培养液对B16F10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共培养液中与黑素合成相关的细胞因子产生情况.方法将1×106/mLKC与分离自色素沉着区的马拉色菌(简称C株)、分离白色素减退区的马拉色菌(简称J株)按4个浓度比例(KC:马拉色菌为1:1、1:10、1:20、1:30)分别共培养,用MTT法测定KC增殖率.将C株或J株马拉色菌分别加入KC......
作者:崔凡;余晓东;李筱芳;陈先进;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 刊期: 2008- 08
-
临床分离阿萨希毛孢子菌IGS1区克隆及RFLP分析
目的明确临床分离的5株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基因间隔区(IGS1)的序列,分析T.asahii种内基因多态性.方法用玻璃珠法分别提取临床分离5株T.asahi及标准对照株总DNA,用ITS及IGS1区特异引物,PCR扩增目的区域,IGS1区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分别提交到基因库,获取登录号.用BLAST和CLUSTALX1.83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
作者:夏志宽;杨蓉娅;王文岭;敖俊红;王聪敏;张洁 刊期: 2008- 08
-
土壤中暗色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目的寻找经济有效的土壤中暗色真菌的分离方法.方法将一份含有暗色真菌的土壤样品悬液10倍比稀释成4个浓度,并配成含抗生素和不含抗生素2组,8支样品液分别接种于沙氏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SDA)、马铃薯匍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孟加拉红培养基,各培养基含有0,100,200,300,500mg/L5个浓度的放线菌酮和100万U/L青霉素,50mg/L氯霉素,200mg/L链霉素,分别采用涂布法与倾注法......
作者:胡晓艳;席丽艳;鲁长明;董琛;鲁莎 刊期: 2008- 08
-
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株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病例,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药基法)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进行6种药物(氟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试验,选取9株白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参考NCCLSM27-A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界定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分界点,分析耐药性.结果共收集75例皮肤......
作者:王学军;王玲;王霞;沈永年;吕桂霞;胡素泉;陈伟;吕雪莲;刘维达 刊期: 2008- 08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受体CXCR4在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阴道组织及腰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雌激素化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雌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四组,A组(雌激素处理感染组)、B组(雌激素处理未感染组)、C组(未用雌激素处理感染组)、正常对照组(5只).前三组又再分为接种白念珠菌后第2、4、7、14和21天组(各5只).接种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取小鼠阴道组织及腰......
作者:严小枫;陈宏翔;涂亚庭;刘冬先;陈兴平 刊期: 2008- 08
动态资讯
- 1 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定植的研究
- 2 Graves病合并脂肪萎缩性脂膜炎一例
- 3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临床分析
- 4 鼻神经胶质异位一例
- 5 632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
- 6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HaCaT细胞增殖及Gadd45α表达的影响
- 7 以播散性坏死性丘疹样皮疹为表现的马内菲青霉病一例
- 8 青鹏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 9 软蜱叮咬一例
- 10 甲氨蝶呤对HaCaT细胞分泌结合珠蛋白影响的研究
- 11 双环醇和甘草酸二铵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 12 萎缩性扁平苔藓一例
- 13 埃兹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4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诊断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意义
- 15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及治疗进展
- 16 HLA-G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达
- 17 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比较研究
- 18 封存油致接触性皮炎26例
- 19 以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一例
- 20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