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CTLA4-I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TLA4-I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二硝基氟苯(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以不同剂量的CTLA4-Ig进行静脉注射,通过检测小鼠耳廓肿胀度观察其对DNFB和FITC刺激的反应,并观察CTLA4-Ig的长期疗效,同时对治疗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CTLA4-Ig有明显的治疗作用,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经治疗耳廓肿......
作者:周倩;寇庚;钱卫珠;王皓;刘彦君;王晓芸;宋水川;金军;李晓冬;吴孟超;郭亚军;陈列平 刊期: 2002- 04
-
已治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查联合随访
目的探讨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试验联合检测对于早期梅毒的随访意义.方法病史在1年以内的61例一期梅毒患者和77例二期梅毒患者,于治疗后,每3个月接受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捕获ELISA联合检测,为时2年.结果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6.2%(3个月时)、31.5%(6个月时)、61.5%(9个月时)、83.8%(12个月时)、90.7%(15个月时)、92.3%......
作者:施辛;黄宏;吾为一;杨辰;顾爱萍;苏玉华;刘秀丽 刊期: 2002- 04
-
湖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FcγRⅢa-158V/F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汉族SLE患者与FcγRⅢa-158V/F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SLE患者65例,其中狼疮肾炎患者38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检测FcγRⅢa-158V/F基因型,并与6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显著增高(OR=2.23,χ2=4.69,P=0.03).②与对照组相比,狼疮肾炎......
作者:谢红付;朱蓉;施为;杜乾君;陈明亮 刊期: 2002- 04
-
一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及应用D3S1359、D20S161、D5S818、D17S1293、CSFIPO五个座位微卫星DNA多态标志的方法对此例患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情况检测.结果家系中患者存在COL7A1上第6240位鸟......
作者:马彦;王冬梅;朱学骏 刊期: 2002- 04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白介素8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和抗TNFRⅠ抗体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KC)产生白介素8(IL-8)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96孔板,分别为:①自然增殖孔;②TNF-α刺激孔;③sTNFRⅠ/TNFα培养孔;④sTNFRⅠ/抗TNFRⅠ/TNF-α培养孔;⑤抗TNFRⅠ/TNF-α培养孔.ELISA法测上清液IL-8的含量;MTT法测增殖活......
作者:陈先进;张开明;尹国华;李慧仙 刊期: 2002- 04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对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象下降的发生机制.方法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方法观察有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的血清、去除IgG后的血清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的影响及SLE患者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①加入SLE患者的血清可见66.7%的正常骨髓CFU-GM、70%的CFU-E集落形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童秀珍;叶任高;罗绍凯;李娟;洪文德 刊期: 2002- 04
-
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VEGFmRNA的水平.结果卡泊三醇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和24h后,以及作用COLO16细胞24h后,均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19×10-4μg/mL、1.51×10-......
作者:周海燕;郑家润;李新宇;陈沄 刊期: 2002- 04
-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检测研究
目的研究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结果以鼠膀胱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示IgG和C3棘细胞间沉积,肿瘤切除后抗体滴度较术前下降,且与病情的好转成正比.以正常人皮肤及大鼠舌、食管及猴舌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阳性;以大鼠支气管、心肌、肝脏、肾脏等组织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阴性.免疫印迹示患者血清可识别人角质形成细胞提取物中的2......
作者:李丽;朱学骏;卜定方;秦俭;陈喜雪 刊期: 2002- 04
-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研究
目的检测各期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35例MF患者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92.3%的肿瘤期MF、78.6%的斑块期MF和75.0%的斑片期MF显示端粒酶阳性;肿瘤期MF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斑块期和斑片期,且差异有显著性;而斑块期与斑片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的端粒酶均为......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张行;姜祎群;许则峰;曾学思;桑红桂 刊期: 2002- 04
-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
目的从朗格汉斯细胞(LC)的分化发育过程探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单一核细胞,经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5d,使其分化发育为L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吞噬功能,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其抗原递呈功能.结果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GM-CSF+转化生......
作者:唐玲;陶苏江;于益芝;王闻雅;刘书逊;顾军;郑茂荣 刊期: 2002- 04
动态资讯
- 1 中波紫外线辐射剂量与HaCaT细胞凋亡时相的相关性研究
- 2 中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现状及展望
- 3 吉非替尼引起毛发改变一例
- 4 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双足干性坏疽一例
- 5 恶性血管内皮瘤合并疱疹样天疱疮一例
- 6 A37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与核因子κB通路的交互作用初探
- 7 疣状扁平苔藓一例
- 8 婴儿重症多形红斑一例
- 9 着色性干皮病并发面部皮肤癌的长期治疗观察
- 10 淋球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治疗应对措施
- 11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抗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实验研究
- 12 七种细胞角蛋白在皮肤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 13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分析
- 14 透明质酸对BALB/c小鼠激光损伤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研究
- 15 疏忽性皮肤病一例
- 16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 17 口服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
- 18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
- 19 CD147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
- 20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