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第6期文章
  • 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在大鼠表皮及真皮的分布规律初探

    目的探讨脂质体鬼臼毒素在大鼠皮肤各层的分布规律.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0.5%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对照组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分别在涂药1、2、4、6、12及24h取皮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CLSM)扫描,观察单位面积鬼臼毒素的荧光量.结果鬼臼毒素24h荧光值曲线下面积(AUC),表皮层中观察组是对照组的1.5倍,真皮层中是2.3倍;对照组在涂药2h后,表皮和真皮的荧光......

    作者:曾抗;张三泉;江彬彬;孙乐栋;李建华;马晓冬;朱晓亮;李国锋 刊期: 2003- 06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号染色体候选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已发现16号染色体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位点,结合基因芯片结果,选择16号染色体OAZ、CARD15、DNAJA2、1L-4R4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表达研究.方法SLE患者42例(以SLEDAI进行活动性评分),正常人对照36例,抽提静脉全血RNA,逆转录为cDNA,加入相应的Taqman引物、探针在ABIPrism7900型高通量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采用......

    作者:冯学兵;沈南;陈顺乐;钱捷;吴慧 刊期: 2003- 06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氯雷他定进行比较.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慢性荨麻疹患者213例,纳入疗效分析共206例,其中咪唑斯汀组104例,氯雷他定组102例.治疗结束时,咪唑斯汀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为80.8%,氯雷他定组为7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1.16,P=0.28).咪唑斯汀组于治疗后第1周时,对控制风团大小、每......

    作者:刘玲玲;朱学骏;姜薇;陈喜雪;李明;彭振辉;郭在培;李福秋 刊期: 2003- 06

  • 阿达帕林凝胶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阿达帕林凝胶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多中心、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按照痤疮严重程度国际改良标准入选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试验组早晨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1次,晚睡前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1次;对照组仅晚睡前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1次.共用药12周,在基线、2、4、8和12周时记录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和总皮损数,皮肤局部刺激反应如红斑、脱屑、干燥、烧灼......

    作者:傅雯雯;方丽;顾军;孙建方;余碧娥;李泉;胡兹嘉;张国毅;周展超;张怀亮 刊期: 2003- 06

  • CD147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

    目的明确CD147在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分化水平的寻常疣以及良性、癌前和恶性表皮肿瘤中CD147的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D147在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鳞状细胞癌细胞(HSC-5)钙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高钙培养和CD147抗体对HaCaT和HSC-5细胞分化相关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寻常疣及脂溢性角化病的CD147......

    作者:陈翔;李吉;谢红付;陈服文 刊期: 2003- 06

  • 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与SSA/Ro抗原表达

    目的为明确紫外线对光敏感型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光照后人角质形成细胞表面SSA/Ro抗原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皮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M154培养基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经UVB照射后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细胞的断裂DNA片段,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表达SSA/Ro抗原情况;然后分别用DNase、RNase、DNase+RNase消化,碘化丙啶复染......

    作者:董秀芹;王宝玺;袁兆庄 刊期: 2003- 06

  • 淋巴瘤样丘疹病继发蕈样肉芽肿:共同T细胞克隆增生一例报告

    目的报道一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继发蕈样肉芽肿(MF),随访27年,并检测其克隆性是否与疾病相关.方法比较不同时期的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皮损组织和外周血标本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此例在不同时期各具临床病理学特征,增生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h细胞,且示共同T细胞克隆.结论LyP继发MF示相同T细胞克隆,克隆性T细胞与疾病的......

    作者:王平;邱丙森;高红阳;陈明华;单易非 刊期: 2003- 06

  • 播散性浅表光线性汗孔角化病致病基因的定位

    目的对播散性浅表光线性汗孔角化病(DSAP)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收集一个DSAP家系成员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选用12号染色体长臂上已知致病区域的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扫描,并用LJNKAGE软件(5.1Version)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本家系在微卫星标记D12S79的两点大LOD值为5.15(θ=0.00).结论DSAP致病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作者:张正华;牛振民;赵敬军;熊晓燕;赵嵘;朱海明;李月彬;徐世杰;刘维达;黄薇 刊期: 2003- 06

  • 角质形成细胞对MHC-Ⅰ限制的自身抗原呈递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抗原受体特异的CD8阳性T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方法利用已建立的转染细胞系PAM-OK(可表达H-2Kb/卵白蛋白多肽复合体,氨基酸257-264)及对照细胞系,刺激幼稚或已被预激活的卵白蛋白特异的CD8阳性T细胞(H-2Kb)作为反应细胞,以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经γ干扰素刺激表达足够的抗原后,PAM-OK可刺激预激活的特异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而不能刺......

    作者:高兴华;小阪博;徐海燕;赵玉铭;陈洪铎;吉川邦彦 刊期: 2003- 06

  • 女性更年期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检测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观察;测定其中35例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结果患者睾酮、雌二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睾酮/雌二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63.6%的患者在更年期发病.皮损以上唇及颏部多,其次为颊部、额部,多呈散在分布,以粉刺及炎性丘疹或丘脓疱疹为主,少数有炎性结节.多为轻至中......

    作者:王建琴;龙邵萌;曾仁山;唐韶生;杨捷;吴江 刊期: 200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