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引流术联合CO2激光部分甲切除治疗嵌甲性甲沟炎
对足拇趾嵌甲合并甲沟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切开引流或拔甲术.我科应用切开引流术联合CO2激光治疗嵌甲性甲沟炎,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吕蓉;尹健华;倪佰川 刊期: 2003- 08
-
硝酸益康唑与曲安奈德霜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02年1-7月,在全国17个省市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观察1%硝酸益康唑与0.1%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参加的省市有北京、天津、山东、吉林、黑龙江、四川、安徽、江苏、重庆、云南、贵州、福建、湖北、河南、辽宁、浙江、湖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跃华;王家璧 刊期: 2003- 08
-
特比萘芬治疗着色芽生菌病四例
我们总结1999年6月至2002年1月期间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经真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证实的4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使用北京诺华制药厂生产的特比萘芬治疗的情况.......
作者:张锡宝;费实;李平;宋卫忠;王艳芳 刊期: 2003- 08
-
阿莫罗芬甲搽剂治疗甲真菌病102例临床疗效观察
阿莫罗芬甲搽剂(商品名:罗每乐)由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研制生产,主要成分为5%阿莫罗芬,其特殊剂型,使他能在甲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薄膜,膜上的高浓度药物可以逐渐缓慢释放并穿透甲板进入甲下,到达普通药物难以到达的部位,起到杀灭真菌作用.......
作者:黄悦祥 刊期: 2003- 08
-
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120例
为进一步观察特比萘芬(兰美抒)连续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远期疗效,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在门诊治疗观察了120例甲真菌病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维达;许爱娥;李岷;宋为民;沈永年;吕桂霞;陈伟 刊期: 2003- 08
-
阿达帕林凝胶与痤疮饮液联合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2年5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与口服中药方法联合治疗寻常痤疮,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晓东;于清宏;张庆瑞 刊期: 2003- 08
-
维A酸类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
(接上期第420页)二、不良反应及对策[18,19]1.致畸性:致畸是RA严重的不良反应,摄入10000IU/d或低于此量的维生素A(视黄醇酯或视黄醇)是安全的.系统运用RA的安全阈值尚未确定,因此妊娠妇女中无使用该药物的小安全量,停药后需避孕的时间在不同类型RA也不相同.......
作者:冯素英;林麟;靳培英 刊期: 2003- 08
-
超声吸脂术治疗腰腹部脂肪堆积62例
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北京中科电气高技术公司生产的ZULS超声去脂减肥仪,治疗62例腰腹部脂肪堆积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石文植;谢署莺 刊期: 2003- 08
-
检测花斑癣菌的两种方法比较
花斑癣是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1,2].在临床检测技术上,大多采用刮取法取材,10%KOH涂片直接镜检,虽能快速检出真菌,但阳性率较低,特别对皮损表面皮屑少的患者,用刀片刮取法不容易取到病原菌,故检测率更低,对指导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陈为兰 刊期: 2003- 08
-
重视真菌病实验室检查
众所周知,真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已愈来愈多地见于临床各科.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真菌病的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因为免疫受损人群的不断扩大而导致机会性真菌感染迅速增多.......
作者:刘维达 刊期: 2003- 08
动态资讯
- 1 维A酸类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
- 2 含青刺果油和马齿苋的舒敏保湿特护霜修复敏感性皮肤的屏障功能评估
- 3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与疱液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检测
- 4 英利昔单抗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5 天津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药敏分析
- 6 悼念一代宗师、我国皮肤病学奠基人之一杨国亮教授
- 7 二期梅毒鼻部损害四例
- 8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一例
- 9 表皮剥脱毒素A对天疱疮抗原的影响
- 10 皮肤镜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诊断中的应用
- 11 尾加压素Ⅱ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 12 Ezr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3 皮肤浆细胞肉芽肿一例
- 14 头面部带状硬皮病伴发癫痫一例
- 15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 17 皮肤Merkel细胞癌伴Bowen病一例
- 18 胸前植皮区中央瘢痕疙瘩一例
- 19 Goltz综合征一例
- 20 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差异性膜蛋白质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