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第6期文章
  • 小汗腺囊瘤一例

    患者女,62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鼻根部长出一个绿豆大小的肿物,呈淡蓝色,无任何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大,每年夏季明显增大,冬季缩小.近2月来明显增大,遂来我院门诊求治.既往身体健康,家庭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赵斌;肖生祥;沈宏;王俊民 刊期: 2005- 06

  •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

    先证者男,24岁.19岁时发现左鼻唇沟有一个粟粒大丘疹,逐渐额、眼睑、上唇出现多个类似丘疹或结节.无自觉症状.体检:面部可见对称散在分布于双侧鼻唇沟、额、鼻根、鼻翼两侧、下颌等部位的多个正常肤色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或结节,呈半球形,质实,有透明感(图1).......

    作者:肖汀;何春涤;徐宏慧;修玉红;何亚男;陈洪铎 刊期: 2005- 06

  • 游泳池肉芽肿一例

    患者女,23岁.2003年6月右手中指出现水疱,自行挑破后未在意,1个月后局部出现红褐色小丘疹,逐渐增大,无破溃史,有触痛,后右前臂屈伸侧及右肘关节处先后出现皮下结节,渐增大.外院诊断丹毒,慢性感染,给予头孢拉定、鱼石脂等治疗无效.2004年2月来我院就诊.......

    作者:齐焕英;蔡林;赵亭;张建中 刊期: 2005- 06

  • 眼睑黄色瘤皮损上的黑头粉刺样痣一例

    患者女,54岁.因双上眼睑内侧橘黄色斑块5年,黑色丘疹2年于2003年10月8日住院治疗.患者5年前双上眼睑内侧出现橘黄色斑块,逐渐增大,不痛不痒,未加注意.3年前在同一部位黄色斑块皮损上开始出现粟粒样大小的丘疹,色黑,可以挤出黄色半透明胶胨状物,3年来逐渐增多,因为影响美观而来本院就诊.......

    作者:陈卓杨;劳力民;王建有;刘伦飞;郑敏 刊期: 2005- 06

  • 重症Behcet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39岁,因口腔、生殖器、咽部破溃、起皮疹伴高热2周,于2003年12月22日收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确诱因口腔、咽部溃疡,疼痛,发音和进食困难,伴有高热,达39.7℃,2d后外生殖器破溃,渗液,即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咽喉炎,给予左氧氟沙星0.4g、地塞米松10mg日1次静脉滴注,但疗效不佳.......

    作者:康尔恂;陈昆;钱革 刊期: 2005- 06

  • 低剂量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血小板减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SLE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血小板≤(20~30)×109/L且伴有出血表现的患者,采用泼尼松≥1mg·kg-1·d-1合并长春新碱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短期治疗,待血小板≥(40~50)×109/L且无明显出血表现时改为低剂量泼尼松(≤0.25mg·kg-1·d-1)治疗并长期随访,效果显著,而且感染等不良反......

    作者:徐亮;王元;陈顺乐 刊期: 2005- 06

  • 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检测

    为探讨朗格汉斯细胞(LC)在尖锐湿疣的发病和复发中所起的作用,我们采用抗CD1α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LC,观察了34例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LC的分布与形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LC进行定量分析.......

    作者:车雅敏;王家璧;刘跃华;晋红中;方凯 刊期: 2005- 06

  • 细胞周期蛋白E、P16蛋白与脂溢性角化病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P16蛋白的表达,旨在了解它们在脂溢性角化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吴伟伟;盛晚香 刊期: 2005- 06

  • 心理干预对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血清白介素2的影响

    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经治疗后极易复发,患者往往伴有较严重的自责、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1,2],成为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导致病情加重.我们应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3]调查了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心理及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

    作者:宋军;孟庆琴;马小玲;刘雯蓓;王军;汪丽;王卫亮 刊期: 2005- 06

  • 花斑癣患者的抗复发治疗

    我们于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120例复发性花斑癣患者进行了抗复发治疗观察.一、病例与方法(一)病例:120例复发性泛发性花斑癣患者(皮损面积>10%体表面积),男100例,女20例.年龄13~49岁,平均年龄(28.38±8.49)岁.病程2~20年,平均(3±2.33)年.120例中75例(62.5%)曾接受治疗(外用抗真菌剂72例,口服伊曲康唑3例).因失访等原因终止与脱落病例......

    作者:李和莲;杨桂兰;沈永年;林彤;陈敏;王焱;廉翠红 刊期: 20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