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PCR直接检测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PCR直接检测皮肤分枝杆菌感染作为诊断的可能性.方法PCR检测方法及培养方法(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比较分枝杆菌纯菌悬液、模拟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标本前处理前后、疑似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标本前处理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分枝杆菌纯菌悬液的PCR法和培养法敏感性皆为1×102个菌细胞/mL.模拟临床标本在经过前处理后在浓度为1×102个菌细胞/mL的数量级上PCR检测阳性率......
作者:王洪生;李晓杰;吴勤学;崔盘根;刘训荃 刊期: 2006- 10
-
毛囊混合细胞在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上重建毛囊样结构
目的探讨利用毛囊混合细胞植入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内体外重建毛囊的可行性.方法用滴加法或注射法将体外培养的C57BL/6J近交系乳鼠背部皮肤毛囊混合细胞以不同传代数、不同细胞密度接种至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支架表面或浅层的细胞生长或毛囊形成情况.将支架经10%甲醛固定后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另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支架内活细胞的生长以及毛囊样结构的形成.结果在一定传代次数和......
作者:吴贤杰;吕中法;周健光;马列;高长有;郑敏 刊期: 2006- 10
-
雷公藤内酯醇对HaCaT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及其下游信号激酶MEK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刺激HaCaT细胞后EGF受体磷酸化以及下游MEK途径的影响.方法在HaCaT细胞培养体系中,用外源性重组人EGF为刺激信号,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总EGF受体及其磷酸化受体,以及总MEK及其磷酸化激酶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rhEGF引起的细胞总EGF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抑制磷酸化EGF受体表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2.38×10-10......
作者:李新宇;钱之玉 刊期: 2006- 10
-
20例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斑血管炎患者以女性发病居多(男:女为5:15),其高发年龄为14~20岁,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在14例患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9例.治疗方案中将抑制免疫反应、抗炎、抑制白细胞趋化、抗凝、促纤溶等药物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将上述药物进行组合,从多个环节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药物的维持和不良反应的检测对疾......
作者:冯素英;靳培英 刊期: 2006- 10
-
银屑病患者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表达
目的探讨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半定量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15例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T细胞中,寻常性银屑病组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31±0.128、1.254±0.096和1.667±0.16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作者:陈翔;林伟;林静;粟娟;吴轶西;李娟;常静 刊期: 2006- 10
-
中波紫外线激活HaCaT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角质形成细胞(KC)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UVB(40mJ/cm2)照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分别于照射后0、10、30、60、120、240min收集细胞蛋白和核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重要分子-磷酸化IκB-α(P-IκB-α)、IκB-α和NF-κBp65蛋白的动态变化,以及MAPK家族的蛋白分子ERK1/2、p38、c......
作者:蒋献;王国兴;吴琦;李利;冉玉平 刊期: 2006- 10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几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检测和对比数年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选用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临床泌尿生殖道Ct分离株,用McCoy细胞培养法鉴定,检测7种药物抗Ct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1997-2005年,几种常用药物MIC90、MBC9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左氧氟沙星升高为明显,M......
作者:韩建德;陈木开;廖绮曼;王莉红;凌宏忠;涂裕英 刊期: 2006- 10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诊断药疹的作用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释放试验在诊断药疹及寻找可疑致敏药物中的作用.方法取患者静脉血约5mL,肝素抗凝后梯度离心分离出淋巴细胞,加入受试药物,在37℃、5%CO2条件下孵育24h后离心收集上清液,-70℃保存,后用ELISA方法测定上清液中的IFN-γ含量.经公式计算出IFN-γ释放增加百分数,与不加药物的空白对照相比,增加20%以上为阳性结果.结果试验组10例药疹患者,IFN-γ释放试验......
作者:江佳;翁孟武 刊期: 2006- 10
-
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中培养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咪喹莫特作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前胶原产生的影响.结果在10~100μg/mL范围内,咪喹莫特能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检测到咪喹莫特作用后瘢痕疙......
作者:董达科;陈晓栋;王建力 刊期: 2006- 10
-
HC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银屑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HCR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8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及127例正常人对照组的HCR基因第4外显子第307位点基因多态性.从抗凝血中抽提DNA,用PCR-RFLP法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鉴定基因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HCR-307位点核苷酸存在C、T二态性,表现为CC纯合、TT纯合、CT杂合三种基因型,病例组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吴丽峰;普雄明;吴卫东;居哈尔 刊期: 2006- 10
动态资讯
- 1 肌内注射胸腺肽后发生银屑病二例
- 2 组织蛋白酶B在急性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 3 色素性玫瑰糠疹一例
- 4 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的研究
- 5 血汗症并急性肝炎一例
- 6 艾滋病合并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二例
- 7 CpG序列在诱生抗dsDNA抗体中的作用
- 8 银屑病性关节炎合并多关节半脱位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
- 9 特比萘芬体外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菌体不同形态对MIC的影响
- 1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23年临床分离致病真菌的分析
- 11 副肿瘤性天疱疮11例分析
- 12 嵌甲的治疗进展
- 13 他克莫司对朗格汉斯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14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食管动力研究
- 15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例
-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膜K(v)通道的改变在其发病中的意义
- 17 文身处激光脱毛致激光损伤一例
- 18 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 19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
- 20 肢端型硬皮病伴右手腕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