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年第3期文章
  • Ras1、Rac1、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Ras1、Rac1和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提取两组的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两组中Ras1、Rac1和R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酵母相菌丝生成率(0.40%±0.53%)显著低于菌丝相(99.33%±0.57%,t=13.93,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

    作者:陈珊珊;周剑峰;廖勇;李海涛;王瑞丽;巴根;吕雪莲;杨蓉娅 刊期: 2017- 03

  • 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进展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95%的痤疮患者在痤疮痊愈后会遗留瘢痕,影响美观,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问题.一项针对6个国家4618例>18岁人群的在线调查显示,人们认为患有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人群看起来魅力降低、自信心不足、不开心、不健康、成功可能性低[1].可见痤疮瘢痕不仅会改变对自身的评估,也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琪;陶诗沁 刊期: 2017- 03

  • 结节性红斑的诊疗进展

    结节性红斑(erythemanodosum,EN)是一种皮下脂肪小叶间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发生于胫前、红色或紫红色伴疼痛的皮下结节[1].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群中均可出现EN.EN病因复杂,约半数以上EN患者为特发性(或皮肤型),病因不明,另一些患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感染、免疫性和(或)炎症性疾病、肿瘤、药物、妊娠等[2-5].EN可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特发性)......

    作者:王丽玮;徐浩翔;崔盘根 刊期: 2017- 03

  • 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又称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genomics),指不依赖培养直接从微生物的天然环境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的遗传物质,对微生物群体进行研究分析,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传统的微生物群落检测主要依靠培养,但是菌群的种类多,99.9%培养不成功,且不同的菌种生长的条件和速度不一,导致无法真实还原微生物的原始状态[1].宏基因组学研究与传统微生物研究方式的大区......

    作者:张芙蓉;徐宇;刘洋;杨国玲 刊期: 2017- 03

  • 玫瑰痤疮发生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中部突出区短暂红斑或持续性红斑(3个月以上)、丘疹、脓疱及血管扩张,皮疹有明显散发于口周倾向.常见的临床分型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rythematotelan-giectaticrosacea,ETR),丘疹脓疱型(papulopustularrosacea,PPR),肥大增生型(phymatousrosacea,PhR)和眼型(ocu......

    作者:王岚琦;鞠强 刊期: 2017- 03

  • 中国女性面部老化征象的季节性研究及日常光防护对其的影响

    大量文献报道,日光照射会对人皮肤造成各种损伤,例如,皮肤色素沉着问题,多种明显的面部老化征象等.与此同时,日光引起的光老化还会加速和(或)改变皮肤自然老化进程.然而,对于不同的种族,其自然老化和光老化所致的皮肤渐进性变化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在不同种族的皮肤老化图谱、书籍中找到.2015年《中华皮肤科杂志》医学简讯栏目曾报道“日光对白种人皮肤老化可见临床征象的影响”,该研究在日光充足的法国南部招募了......

    作者:Flament F;Qiu H 刊期: 2017- 03

  •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曾称为酒渣鼻.2015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分别为12.3%与5.0%[2],美国为2.0%~2.3%[3],目前缺乏中国人群玫瑰痤疮患病率的研究.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阵发性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部分出现赘生物(常见于鼻部),主要累及20~50岁的成年人[4-5],但儿童......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7- 03

  • 不同国家和地区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解读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表现为瘙痒、干燥和炎症,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过去的30年中,AD在世界范围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增长较快,而且顽固或者成年发病的AD患者比以前估计的多[1].因此,AD治疗也是全球持续关注的问题.受不同国家和地区地理环境、饮食结构、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AD治疗理念和......

    作者:孙彩虹;顾恒 刊期: 2017- 03

  • 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

    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等,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迁延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病主要见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特别是在部分教科书及专著中对本病的描述还停留在传统的“酒渣鼻”的概念,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现象较为普遍,处置也不合理.提高对......

    作者:郝飞;宋志强 刊期: 201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