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暗色丝孢霉病致病菌奔马赭霉的实验研究
王莉;万喆;李若瑜;赵俊英;王端礼
关键词:奔马赭霉,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摘要:目的对我国临床首次分离的引起肺部暗色丝孢霉病的奔马赭霉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的研究,并与1株标准株比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玉米琼脂、察氏琼脂、脑心琼脂、燕麦琼脂培养基接种2株菌,观察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光镜和电镜下形态.还进行了温度实验、环己亚胺抑制实验和碳源同化实验,体外药敏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奔马赭霉菌落呈棕色,镜下可见暗色分隔菌丝,分生孢子为棒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环己亚胺可以抑制奔马赭霉的生长.碳源同化实验结果显示:2株菌同化的碳源中有14种是相同的,有1种是不同的.4种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实验的MIC值分别为氟康唑32~64μg/mL、伊曲康唑1μg/mL、两性霉素B 2μg/mL、特比萘芬0.25~0.5μg/mL.2株菌的DNA扩增测序结果为:2株菌ITS区片段长度均为743 bp,仅有3个碱基的差别;18S区片段长度为506 bp,2株菌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支持奔马赭霉的鉴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