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第2期文章
  • 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4种血管内皮粘附分子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6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36例健康人的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sICAM-3、sVCAM-1、sELAM)的浓度;同时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36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临床治愈处皮肤粘附分子(ICAM-1、ICAM-3、VCAM-1、ELAM)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人相比,......

    作者:蔡绥;郑敏;孙国均;陈丽荣 刊期: 2002- 02

  • p63、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6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癌增殖和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分析68例SCC中p63、PCNA和EGF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和癌变上皮中p63、PCNA主要表达于具有增生潜能的基底细胞,而在终末分化的角质层细胞中缺如.高分化癌中p63呈环状分布于癌巢周围,低分化癌中p63阳性细胞增多,分布紊乱.癌中......

    作者:王建力;陈莉;王桂兰;曹晓蕾 刊期: 2002- 02

  •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与银屑病的关系及银屑病皮损中间质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8例非皮损和13例正常人皮肤中KGF、KGF受体、NGF、NGF受体的表达.结果KGF、KGF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基底层和棘细胞下层有极强的表达,与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KGF、KGF受体在真皮层未......

    作者:颜文飞;郑敏;孙国均 刊期: 2002- 02

  • 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等15种单体化学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判定其抑制类型,从而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和外用皮肤脱色剂提供药物.方法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药物干预前后酪氨酸酶活性,求出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分别作出相应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其抑制类型.结果15种中药单体化学物中,芦荟素、肉桂酸和苦参碱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芦荟素(2mmol/L)、苦参碱(2mmo......

    作者:谭城;朱文元;鲁严;刘栋 刊期: 2002- 02

  • CTLA4Ig诱导银屑病Th1/Th2转换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银屑病的Th1/Th2反应模式,并观察CTLA4Ig在诱导银屑病Th1/Th2转换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利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单独及与CTLA4Ig协同刺激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增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SEB显著促......

    作者:阎衡;叶庆佾;郝飞;黄东平;麦跃;钟白玉 刊期: 2002- 02

  • 应用种特异性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系统性曲霉感染

    目的探讨应用原位杂交技术(ISH)特异性检测系统性曲霉感染临床标本的可行性.方法以对烟曲霉高度特异的碱性蛋白酶基因片段作为种特异性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制备,并以地高辛标记,与16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疑为系统性曲霉感染的临床组织标本中的靶DNA杂交.结果16例可疑曲霉感染标本13例阳性,其他真菌感染组织均为阴性.结论该技术可以敏感、特异地检测出组织中曲霉的感染.由于此探针是烟曲霉特异......

    作者:马蕾;李若瑜 刊期: 2002- 02

  •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识别的角蛋白模拟表位的研究

    目的探索利用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淘筛噬菌体递呈的随机肽库,获得在体内具有功能活性的角蛋白模拟表位方法.方法用角蛋白亲和层析柱从正常人混合血清中分离并纯化AKautoAb,然后进行生物素标记;用生物素化的AKautoAb对噬菌体递呈的随机15肽库进行3轮淘洗并进行ELISA检测;挑取23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分析所获数据并进行竞争实验.结果DNA测序分析表明,AKautoAb......

    作者:张亮;刘玉峰;杨乔欣;李巍;李承新;任君萍;黎志东;张衍国 刊期: 2002- 02

  • 皮肤癌组织中p53基因的光突变

    目的了解皮肤癌皮损中p53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自动DNA分析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的序列变化.结果32.5%(13/40例)的皮肤癌组织出现p53基因突变,其中92.3%(12/13例)发生于曝光部位,包括36.4%(8/22例)的鳞状细胞癌和27.8%(5/18例)的基底细胞癌.在13处突变中,12处为单核苷酸突变,占92.3%;10处为......

    作者:于波;阎春林;廖康煌;朱运松 刊期: 2002- 02

  • 银屑病早发型和晚发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银屑病是否也存在早发型、晚发型的差别以及这种分型方法的合理性.方法统计16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年龄的分布,按照就诊时病情轻重、随访时病情轻重及是否有家族史,做统计学分析.并结合我国1984年全国调查资料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资料和1984年全国大规模调查资料均显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只有一个高峰,没有双峰现象.本组资料虽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有家族史的患者多,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也有一定......

    作者:彭永年;汤占利;邵长庚 刊期: 2002- 02

  • 寻常型银屑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皮肤归巢T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PV)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正常人皮肤和PV患者皮肤中浸润的皮肤归巢T细胞分类及其变化.结果①正常人皮肤及PV皮损中浸润的T细胞绝大多数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CLA+细胞高度表达CD45RO,只有个别为CD45RO阴性.②进行期皮损CD4+CLA+及CD8+CLA+T细胞数高于静止期皮损(P......

    作者:陈珊宇;杨森;高昱;向全桂;张学军 刊期: 200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