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烟曲霉分生孢子表面形态改变及纤连蛋白受体分布状态
目的观察烟曲霉分生孢子静止期及其在膨胀生发过程中表面形态的改变.观察纤连蛋白受体在孢子表面分布状态及其在膨胀生发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取培养成熟的烟曲霉,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通过3.5~4.0μm的钢丝网过滤提取制备纯净分生孢子悬液(108细胞/mL).加入细胞培养液(RPMI1640+10%FBS),分别在0、2、4、6h取材固定,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另取定量分生孢子悬液(108细胞/mL)孵育在包被......
作者:徐赤宇;温海;吴建华 刊期: 2002- 05
-
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
目的应用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法测定山苍子油(Liseacubebaoil)对5种医学重要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并在电镜下观察山苍子油作用后,耐唑类药物的克柔念珠菌(Candidakrusei)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耐唑类药物的抗念珠菌中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参照NCCLS(NCCLS-M27-T文件)推荐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检测5种念珠菌标......
作者:方芳;吕昭萍;王正文;黄云莉;李红宾 刊期: 2002- 05
-
维生素D3抑制角质形成细胞CXCR2的表达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表达CXCR2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处理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48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了维生素D3抑制HaCaT增殖的有效剂量;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维生素D3处理的HaCaT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情况.结果HaCaT经维生素D3在8.0×10-8mol/L~5.12×10-6mo......
作者:唐玲;于益芝;郭志丽;李泉;陶苏江;顾军;郑茂荣 刊期: 2002- 05
-
滋阴清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性激素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4例伴有阴虚证的活动期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滋阴清热中药知柏地黄丸加大补阴丸结合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泼尼松(龙)治疗,共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泌乳素及临床表现.治疗前同时检测30例伴有非阴虚证的活动期SLE患者及25例正常人......
作者:胡东艳;李明 刊期: 2002- 05
-
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及面部皮肤除皱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Meige综合征及面部皮肤除皱的疗效,探讨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及BTXA皮肤除皱的作用.方法对99例患者应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果治疗眼睑痉挛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及眼睑痉挛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的显效率分别为98.4%、90.9%和95.8%.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6.9±8.4)周、(12.6±5.4)周和(13.5±5.7)周.面部皮肤除皱有效率100%......
作者:邓远飞;王成林 刊期: 2002- 05
-
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探讨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来源地区的相关性.方法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法提取DNA,以皮肤癣菌的特异性引物NS5[5′-AACTTAAAGGAATTGACGGAAG-3′]与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为引物,以红色毛癣菌的标准菌株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其rDNA部分18S区、ITSⅠ区、5.8S区和ITSⅡ......
作者:李乔;刘维达;杨国玲;李朝军 刊期: 2002- 05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12例无血缘关系的银屑病患者和108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员的VD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AA、Bb基因型在健康人中出现的频率仅7.4%及14.8%,而在银屑病人中出现的频率为19.6%及32.1%.进一步分析VDR基因型与银屑病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等的关系,未发现显著相关......
作者:朱慧琴;谢匡成;陈玲娣;朱光斗 刊期: 2002- 05
-
基质金属蛋白酶1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等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及其与癌分化、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皮肤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48例(高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14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结果MMP-10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TIMP-2、......
作者:樊翌明;李慧忠;吴志华;李顺凡 刊期: 2002- 05
-
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红色毛癣菌种内分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且可重复的方法应用于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方法PCR扩增20株红色毛癣菌核糖体基因的非转录间隔区内的两个串联重复亚单位trs-1、trs-2,克隆两段PCR产物,用PGEM-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载体进行目的基因测序.结果特异性扩增trs-1和trs-2区产生菌株特征的条带图.两个串联重复亚单位的基因测序结果说明了PCR指纹图差异的原因.结论这种PCR方法产生的特征性的指纹图提供了一种......
作者:李民;王家俊;章强强;李莉;兰和奎;任大明 刊期: 2002- 05
-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目的建立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并应用于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真菌保守区核糖体基因和可变区内转录间隔区基因为靶序列,应用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进行念珠菌DNA的PCR扩增,并将该PCR产物分别与固定在微孔板上的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联显色反应测其A值.结果能特异地鉴别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标准菌株.对108株常规培养方法从临床标本分离的白念珠菌......
作者:朱利平;章强强;石尧忠;李莉;王家俊;翁心华 刊期: 2002- 05
动态资讯
- 1 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体检测及治疗方法的进展
- 2 胃间质瘤皮肤转移一例
- 3 银屑病早发型和晚发型的研究
- 4 转化生长因子β 1在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
- 5 伴面部巨大血管纤维瘤的结节性硬化症一例
- 6 蛋白维护与皮肤衰老
- 7 皱褶部网状色素异常一家系五例
- 8 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痤疮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 9 头皮银屑病
- 10 关注某些HPV相关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 11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转谷氨酰胺酶1活性缺失及其基因突变
- 12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
- 13 细胞周期蛋白E、P27、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 14 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伴白甲一例
- 15 不同时期黄褐斑皮损三种皮肤影像的形态学分析
- 16 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17 低剂量中波紫外线照射Nrf2基因缺陷小鼠后诱导晒伤反应的实验研究
- 18 瘰疬性皮肤结核一例
- 19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亚临床感染与复发关系的研究
- 20 不伴多汗的多发性小汗腺痣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