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第12期文章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β在瘢痕疙瘩组织和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份瘢痕疙瘩和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PDGFR-α和-β蛋白的分布.体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瘢痕疙瘩组织中PDGFR-β表达明显增高,而PDGFR-α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似与瘢痕疙瘩的临床生长状态有关.在边缘......

    作者:陈晓栋;王强;张国成;叶顺章 刊期: 2003- 12

  • 单纯疱疹病毒2型DNA疫苗对豚鼠抗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2型DNA疫苗的抗病毒感染效应.方法重组DNA疫苗pc-gD免疫雌性豚鼠,采用血清中和实验检测抗体,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sav株接种豚鼠,观察DNA疫苗保护动物抵抗HSV-2病毒感染的能力.结果pc-gD免疫豚鼠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远远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感染病毒后,表现出初发感染推迟,复发感染的严重程度下降.结论DNA疫苗能有效地保护动物免受HSV-2病毒的攻击,......

    作者:韩双艳;杨慧兰;王捷;冼江;杨太成 刊期: 2003- 12

  •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区域

    目的确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区域.方法用覆盖全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的402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大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利用L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外显率为100%时,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343处获得大累积LOD积分为8.85(重组率θ=0.00......

    作者:高敏;张学军;李明;李诚让;崔勇;何平平;李明*;袁文涛;徐世杰;杨森;黄薇 刊期: 2003- 12

  • Ber EP4与EMA染色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BerEP4和EMA染色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erEP4和EMA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脂溢性角化病、寻常疣和基底鳞状细胞癌皮损肿瘤成分及周围组织、皮肤附属腺体中的表达.结果所有基底细胞上皮瘤和基底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呈BerEP4阳性,而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脂溢性角化病和寻常疣呈Be......

    作者:刘宏杰;郭在培;刘卫平;王琳;周光平;李俸媛;杜晓萍 刊期: 2003- 12

  •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抗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730μg/mL显著降低到0.1195μg/mL,两性霉素BMIC值的几......

    作者: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徐红 刊期: 2003- 12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和白介素6及其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人外周血IL-2和IL-6及其受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SLE患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而sIL-2R、IL-6、sIL-6R均显著增高;②SLE患者sIL-2R、IL-6、sgp......

    作者:钱齐宏;张学光;殷昌硕;顾宗江;邱玉华;王宝涛;刘铭;杨晓惠 刊期: 2003- 12

  • 32P治疗体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针对体表血管瘤的特征,采用32P4种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32P胶体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单纯32P胶体注射治疗、32P胶体注射加32P敷贴法治疗、单纯32P敷贴4种方法治疗体表血管瘤.结果海绵状血管瘤治愈率为91.74%,草莓状血管瘤治愈率为97.36%,混合性血管瘤治愈率为95.60%,蔓状血管瘤治愈率为79.07%,鲜红斑痣治愈率为58.97%.结论32P是治疗体表血管瘤较理......

    作者:魏敬军;王育敏;王嘉军;马新英;关荣 刊期: 2003- 12

  • 白癜风243例临床分析及与HLA-DQB1相关性研究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及与两种HLA-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探讨白癜风的病因.方法登记243例白癜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对243例白癜风患者和250例健康人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癜风平均初发年龄男性为23.1岁,女性为23.7岁;首发类型以局限型为主,77%的节段型为儿童,家族史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家族史阴性......

    作者:瞿镔;许爱娥;赵玉铭;林凡;尉晓冬;洪为松 刊期: 2003- 12

  • 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突变频率研究

    目的检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GPA)的突变频率.方法分离、固定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GPA突变频率分析.结果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GPA突变频率:NN突变频率为(21.23±13.97)×10-6,NO突变频率为(33.13±25.72)×10-6,MM突变频率为(110.90±63.58......

    作者:徐海环;张信江;方宁;杜辉;周运书;袁伟;蒋玲;肖和;瓦庆彪;赵明亮 刊期: 2003- 12

  • 市售六种维A酸外用制剂对皮肤累积刺激性的评估

    目的评价常用维A酸外用制剂对皮肤的累积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试验药与对照药分为7组.对受试者每周每种药品进行4次24h的斑贴试验和1次72h的斑贴试验观察.共进行3周的观察.结果累积刺激小的是0.1%阿达帕林凝胶组,累积刺激指数为0.09±0.11,其20d的累积刺激指数为0.09±0.11;累积刺激作用大的0.1%维A酸霜组为0.59±0.2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

    作者:毕志刚;张美华;苏忠兰;刘国红;张晓军;娄冬华;赵辨 刊期: 200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