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结果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者24例占38.71%.混合细胞悬液中肥大细胞的组胺自发释放率<5%.血清活化皮肤肥大细胞引起的组胺释放率从3.1%~79.5%(16.44%±14.26%),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其中27例组胺......
作者:孙蔚凌;毕志刚 刊期: 2004- 06
-
蕈样肉芽肿皮损中树突细胞和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蕈样肉芽肿(MF)疾病进程和树突细胞(DC)的关系.方法皮肤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多染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结果MF斑片斑块期肿瘤组织Pautrier微脓肿内及真皮T细胞浸润区内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肿瘤期真皮T细胞浸润区内可见大量凋亡瘤细胞或凋亡小体(P<0.01).部分肿瘤组织真皮深层凋亡细胞成片分布,这些区域常见许多未成熟......
作者:冯爱平;Matthias Lüftl;Ecka Licha;Alexander Steinkasserer 刊期: 2004- 06
-
全反式维A酸对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及明胶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11-transretinoid,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及明胶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迁移实验研究了全反式维A酸对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印迹检测了全反式维A酸对明胶酶表达的影响,同时应用明胶酶谱法观测了全反式维A酸对明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0.1μmolL、1.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全反式维A酸可明显抑制佛波酯(P......
作者:邓辉;阎春林;严淑贤;胡跃;徐昱;廖康煌 刊期: 2004- 06
-
一个先天性角化不良家系中DKC1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研究先天性角化不良(DKC)一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和遗传方式.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DKC1基因的突变,并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鉴定和检测DKC1基因的突变.结果家系中2例患者均存在DKC1基因的1058C→T突变,从而导致编码蛋白一角化不良素(dyskerin)发生A353V突变.其母亲和姐姐为该突变的杂合子,但表型正常.结论该家系为X性联隐性遗传型DKC,存在DKC1基......
作者:丁颖果;姜薇;杨勇;卜定方;陈喜雪;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4- 06
-
咪唑斯汀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唑斯汀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产生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及咪唑斯汀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口服各剂量咪唑斯汀均能明显抑制ACD小鼠耳肿胀(P<0.05);ACD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FN-γ......
作者:陈妍;郭在培 刊期: 2004- 06
-
1988-2002年上海分离的淋球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监测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1988-2002年淋球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的发生率、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耐药性,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青霉素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结果青霉素敏感性从1988年的11.28%降至2002年的0,MIC5o和MICgo分别增加了8倍和4倍,2002年的耐药率达到94.29%,PPNG株达到了50.95%;高度耐四环素株(TRNG)从1995年的0上升到......
作者:顾伟鸣;杨阳;吴磊;高志琴;章楚光;汤全贵;张皓;胡伟忠;程瑛;王海山 刊期: 2004- 06
-
GPI-80表达动态变化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表面GPI-80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表现,把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皮肤型、混合型(皮肤+关节+消化道出血症状)、紫癜肾炎型,每组各20例.对每组患者分别于发病期和缓解期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的GPI-80表达,比较发病期和缓解期及不同组间GPI-80表达的差异,并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同时对20例紫癜肾炎患儿做了肾组织活检,以比较......
作者:傅君芬;戴宇文;梁黎;沈洪强;郑敏 刊期: 2004- 06
-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免疫复合物中DNA抗原性质的研究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LE)患者皮损免疫复合物中DNA分子的大小和来源.方法取32例LE患者的皮肤标本,用冷沉淀法提取皮肤中免疫复合物,再用蛋白酶消化、酚氯仿抽提其中的DNA分子,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大小,斑点杂交法检测其可能来源.结果LE患者皮损区标本有27例提取到DNA,经琼脂糖电泳分析显示4种不同大小的DNA片段:Ⅰ(约20000bp)、Ⅱ(约1300bp)、Ⅲ(800~900bp)、Ⅳ(10......
作者:尹若菲;曾凡钦;谭国珍 刊期: 2004- 06
-
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和比较左西替利嗪和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5mg,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10mg,均连续服用28d.分别于用药后第7、14、28天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入选病例132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均为130例.ITT分析左西替利嗪组治疗后第7、14、28......
作者:郝飞;李惠;鲁元刚;尹锐;陈家秀;伍津津;孙仁山;邓军 刊期: 2004- 06
-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蛋白印迹试验诊断新生儿胎传梅毒的探讨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蛋白印迹试验(TreponemapallidumIgMWesternblot,TP-IgM-WB)在新生儿胎传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例胎传梅毒新生儿(其母亲均为梅毒)进行TRUST、TPPA,FFA-ABS-19S-IgM和TP-IgM-WB4种梅毒血清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例中3例出现胎传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典型皮肤损害,梅毒新生儿肺炎,......
作者:杨帆;张荣;周华;洪福昌;莫衍石;熊礼宽;潘鹏;吴志华 刊期: 2004- 06
动态资讯
- 1 色素失禁症一例及随访
- 2 二期梅毒合并淋球菌性前庭大腺脓肿及衣原体性宫颈炎一例
- 3 神经梅毒一例
- 4 人类头发生长、直径、颜色和形状的多样性:一项基于五大洲不同国家和种族的24组年轻志愿者的体内研究
- 5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6 生存素小分子干扰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存素基因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7 寻常型天疱疮合并甲下出血一例
- 8 结节性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一例
- 9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和皮损miR-155的表达及其与Th17细胞相关性研究
- 10 暗娼人群DC-SIGN及DC-SIGNR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
- 11 浙江丽水市男性肛门生殖器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研究
- 12 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诱导出的小鼠免疫效应
- 13 沙眼衣原体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及临床耐药研究
- 14 四种变应性皮肤病的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
-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
- 16 女贞子等对人头皮毛囊体外培养影响的研究
- 17 兄弟二人同患残毁性掌跖角皮症
- 18 痛性脂肪疝一例
- 19 HIV-1V2区175位变异可提高中和抗体对病毒的结合能力
- 20 母女潜伏梅毒误治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