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第8期文章
  • 两种培养基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比较

    目的寻找白念珠菌菌丝相理想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分别采用RPMI1640和DMEM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16株白念珠菌,计算并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形成率.结果在DMEM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相的形成率低于在RPMI1640培养基中的形成率.RPMI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d(转种12次)后,16株白念珠菌菌丝相细胞形成率均达99%以上.在DM......

    作者:金艳;张宏;乔建军 刊期: 2005- 08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部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能用于临床实践的检测常见致病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设计了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实验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标本进行单重PCR,若阳性,再用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来检测这3种常见致病真菌.结果对9属55种78株常见深部真菌均扩增出260bp的DNA片段,而对细菌和人DNA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结......

    作者:刘军;刘维达 刊期: 2005- 08

  • 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指导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指导伊曲康唑冲击和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疗效比.方法制定SCIO评分体系,对20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靶甲进行SCIO评分,根据SCIO积分范围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冲击治疗和特比萘芬连续治疗.结果2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伊曲康唑组和特比萘芬组近、中、远期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组远期复......

    作者:胡燕;杨莉佳;戴迅毅;张海平;魏聆;华海康;戚稼;孙慧;郑渊;蒋屏东 刊期: 2005- 08

  • 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目的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多引物聚类分析所得树状图显示,除来自哥伦比亚土壤的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外,其他受试菌株无地域性群集分布特点.但受试菌株中的多数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株分别聚集成一群.结论......

    作者:曾敬思;福岛和贵;郑岳臣;滝泽香代子;西村和子 刊期: 2005- 08

  • 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一例及实验研究

    目的报道1例营养不良和免疫低下所引起的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方法取患儿不同部位皮损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相关菌学鉴定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确定致病菌种及药物敏感范围.结果患儿为5月女婴,大头貌,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头、双耳廓、鼻孔、口腔、颈部、双腋下、臀部出现红斑、糜烂,表面结痂,伴瘙痒,头发、指趾甲生长不良.皮损刮取物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发现臀部有白念珠菌生长,头屑有光滑念珠菌生长.淋巴......

    作者:张雅洁;廉翠红;刘维达 刊期: 2005- 08

  • 白念珠菌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分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产妇胎盘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长至单层时,与白念珠菌共培养不同时间,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内皮细胞表面ICAM-1mRNA、VCAM-1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IL-6、IL-8分泌水平.......

    作者:江文;万沐芬;陈兴平 刊期: 2005- 08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阴道组织趋化因子MCP-1和MIP-2 mRNA水平测定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阴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雌激素化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另以雌激素化但未接种白念珠菌组、接种等量白念珠菌但未雌激素化组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的真菌生长情况,并在接种后不同时间随机摘取小鼠的阴道组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未雌激素化的小鼠......

    作者:赵敬军;廉翠红;赵东红;李朝军;刘维达 刊期: 2005- 08

  • 利用核糖体基因进行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分型

    目的利用探针与DNA印迹法对申克孢子丝菌进行种内分型,探讨其基因型特征与菌种来源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CTAB法提取来源于不同地区31株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及1株标准株的基因组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4、NS5扩增标准株的rDNA序列作为探针,与经限制性内切酶Apal酶切后的基因组DNA进行印迹杂交.结果杂交后形成多种清晰而稳定的带型,根据带型将31株孢子丝菌分为15种基因型(A-O型),其中A......

    作者:张振颖;刘晓明;高晓蓉;杨国玲;金礼吉;安利佳 刊期: 2005- 08

  •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白念珠菌无症状性阴道寄居向症状性阴道炎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分别从10例无症状携带者、14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和1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直接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后进行RT-PCR.结果所有无症状携带者和患者均表现出对SAP2和SAP4-6的阳性扩增.10例无症状携带者中无一个标本表现出对SAPl和SAP3的......

    作者:廉翠红;刘维达;赵敬军 刊期: 2005- 08

  • 1%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与1%联苯苄唑喷雾剂治疗体股癣、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的1%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治疗体股癣、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对照药为1%联苯苄唑喷雾剂.在治疗开始、中间、结束和2周随访时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及真菌学检查结果,以评价疗效,并监测不良事件.结果体股癣共117例,试验组58例,对照组59例.足癣共119例,试验组59例,对照组60例.体股癣停药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25.......

    作者:李岷;顾军;毕志刚;沈永年;吕桂霞;王英;张美华;刘维达 刊期: 2005-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