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胰腺性脂膜炎一例
患者女,48岁,因双下肢反复起红斑、结节伴疼痛8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5年7月1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2014年12月无明显诱因双侧大腿开始起暗红斑、结节伴疼痛,先后至不同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结节性红斑。先后给予雷公藤多甙片、沙利度胺片、甲泼尼龙片、硫唑嘌呤片、吲哚美辛、罗红霉素、多西环素、依替米星等治疗,自诉服药时皮疹可消退,但停药后易反复。半月前双下肢再次出现暗红斑、结节,双外踝肿胀,疼痛明......
作者:孟威威;宋丽芬;李红毅;黄楚君;刘炽;陈达灿;朱培成 刊期: 2016- 07
-
结节性类天疱疮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结节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7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中,女4例、男3例,发病年龄中位值59岁。临床表现以痒疹样皮损、结节为主,伴或不伴水疱,瘙痒症状明显,确诊前均误诊为结节性痒疹、湿疹。所有患者病理表现均有表皮增生肥厚,可见表皮下裂隙,真皮乳头胶原增生,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
作者:陈柳青;黄萌;陈金波;夏云;陈红英;马玲;姜倩 刊期: 2016- 07
-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真菌定植分析
目的:观察念珠菌、红酵母、青霉、曲霉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定植情况,分析这4种常见致敏真菌与特应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刮取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及非皮损部位的鳞屑(以四肢屈侧为主)、健康对照组肘关节屈侧皮屑行真菌镜检,无1例发现菌丝或假菌丝;将皮屑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置25℃恒温箱内培养,发现真菌及酵母样可疑菌落,转种沙氏葡萄糖培养基斜面......
作者:张秀钦;程波;纪明开;方芳;苏惠春 刊期: 2016- 07
-
羟氯喹对调节性T细胞体外分化的调控作用
目的:明确羟氯喹对调节性T细胞(Treg)体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1例健康人外周血15ml,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后,分选幼稚性T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诱导因子体外培养;试验组加入诱导因子及20μmol/L羟氯喹体外培养。分别在培养的第0、6、12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CD4+Foxp3+Treg的数量和比例。......
作者:杨骥;杨雪;杨洁;李明 刊期: 2016- 07
-
反常性痤疮一家系调查及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一个反常性痤疮家系患者γ分泌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资料,该家系共4代30人,患者12例,其中在世患者9例。提取先证者及其有关亲属8例(患者5例、非患者3例)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NCSTN、PSEN1、PSENEN、Ap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测序并分析。选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外周血DNA中的PSENEN基因发......
作者:张晓峰;苏惠春;覃云飞;李诚让;肖学敏;徐浩翔;王宝玺 刊期: 2016- 07
-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分为胞膜相关药物、胞内相关药物和免疫调节剂3类。胞膜相关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KIT和BCR?ABL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胞内相关药物包括RAS?RAF?MEK?ERK通路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免疫调节剂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1受体抑制剂等。不同种......
作者:王芳;唐旭华;周晖 刊期: 2016- 07
-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及治疗进展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以皮肤脆性增加、轻微摩擦或外伤即可导致皮肤或黏膜水疱、糜烂为共同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目前该病可分为4型,即单纯型、交界型、营养不良型和Kindler综合征型。诊断方面,提倡“洋葱皮诊断方法”,即先进行免疫荧光定位,而后针对性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位点。治疗上要加强护理,药物、手术对症治疗可缓解不适症状。细胞、蛋白、基因治疗等方面研究不断深入有望为患者带来希望,及时进行......
作者:于灵;冯素英 刊期: 2016- 07
-
含黑素细胞的人体外重建表皮模型评估芍药根提取物和芍药苷减少皮肤色素沉着的功效
芍药根是原产于亚洲中部和东部的一种草药,传统上认为具有美容功效。经去皮和煮沸处理后的芍药根在中国被称为“白芍”。在中国传统临床中医美容中,有大量关于口服白芍煎剂可使皮肤变白和缓减肤色异常(如棕色或黑色的色素斑点)的案例。近,许多体内研究证实,口服白芍对皮肤具有抗过敏和抗皱的功效。芍药根提取物能够抑制小鼠皮肤的被动过敏反应和搔抓行为。另外有一项临床试验,对20例志愿者局部外用含0.5%芍药根提取物的......
作者:陈旭;孔佩慧 刊期: 2016- 07
-
加强对新现临床真菌感染的认识
临床上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致病真菌种类不断变化,新现临床真菌感染不断增多,类型主要包括:由新识别的菌种引起的真菌感染,如新认识的着色霉中的Fonsecaeamonophora和Fonsecaeanubica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等。目前真菌分类学从表型分类向基因型分类转变,使得对已知的疾病病原体有了新的认识,如我国孢子丝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球形孢子丝菌而非申克孢子丝菌;已知病原菌引起的新感染形......
作者:冯佩英;席丽艳 刊期: 2016- 07
-
评介《实用儿童皮肤病学》
有幸看到林元珠教授等主编的《实用儿童皮肤病学》,初读之下,似曾相识,因为与2008年出版的《现代儿童皮肤病学》同一主编的皮肤病学,仅“现代”与“实用”之异,细看之后,则发现同中有异,有较多进展。尤其是考虑到儿童皮肤病涉及儿童全身各个器官,为了更好解决儿童皮肤病,必须综合各科的知识来全面分析并综合考虑诊治方法,因而新书扩大了作者范围,共有82位,包括了皮肤科、儿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儿童保健科......
作者:吴绍熙 刊期: 2016- 07
动态资讯
- 1 注射用更昔洛韦引发椎体外系反应一例
- 2 沙利度胺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一例
- 3 CD147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4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一例
- 5 钝剥术治疗手足部皮肤疣102例
- 6 体外重建皮肤模型研究UVA1诱导皮肤损伤
- 7 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 8 应用表皮干细胞与去表皮的真皮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 9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0/CD40L表达上调
- 10 白癜风患者血浆三种神经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11 暗娼人群DC-SIGN及DC-SIGNR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
-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 13 14种中药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14 骨桥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 15 DNA芯片鉴定念珠菌种和氟康唑耐药基因ERG11突变
- 16 一个儿童早老症家系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研究
- 17 结合珠蛋白表型与五种皮肤病的关系
- 18 重组嵌合毒素Dsg3EC1-2PE40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T、B淋巴细胞的影响
- 19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别嘌醇所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
- 20 皮质类固醇穴位封闭加中药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