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临床经验、中医中药、皮肤外科、病例报告、皮肤科教程、药物与临床等原创性论文栏目,是了解中国在皮肤性病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的窗口。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2-4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138/R
邮发代号: 28-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412-4030
- 国内刊号:32-11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状态。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5例点滴状银屑病、23例斑块状银屑病、9例脓疱型银屑病、9例关节病型银屑病和9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点滴状银屑病组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显著高于对照组(P......
作者:张良芬;吴勤学;王群 刊期: 2001- 02
-
环孢素A、雷公藤内酯醇及红霉素与5-脂氧合酶产物的关系`
目的探索环孢素A、雷公藤内酯醇及红霉素对5-脂氧合酶的影响及建立相应的药效学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脂氧合酶产物——白三烯B4和5-羟花生四烯酸量的变化来反映该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环孢素A可抑制白三烯B4和5-羟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38.0和0.96μg/mL。雷公藤内酯醇(T0)可抑制白三烯B4和5-羟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2.......
作者:孙联文;郑家润;陈沄;李新宇 刊期: 2001- 02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诱发银屑病的机制。方法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亚二倍体细胞含量测定,片段化DNA分析,膜联蛋白V(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48h,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Fas抗原;再次加入上清液继续作用48h,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
作者:张峻岭;张理涛;陈学荣;殷金珠 刊期: 2001- 02
-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亲环素A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亲环素A自身抗体(ACA)的水平。方法从小牛胸腺中提取、纯化亲环素A。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亲环素A自身抗体的水平。结果两种方法均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AC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LISA法显示患者抗体的阳性率达41.3%。银屑病进行期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高于静止期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患......
作者:沈新;冯信忠 刊期: 2001- 02
-
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11例用皮质类固醇的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及20例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并分别于治疗后的15d及3、6、9、12个月,随访两组梅毒患者的皮损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情况。结果11例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梅毒患者其外周血CD3+、CD4+显著低于未用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组;其皮损的消退及RPR转阴率在3个月内显著低于......
作者:周平玉;廖康煌;徐明;王侠生 刊期: 2001- 02
-
以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滋养层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研究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滋养层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在HDF滋养层制备中,对丝裂霉素C的较适浓度、同一株不同代数的HDF滋养层、滋养层的细胞密度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生长的影响及NHEK的低接种密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①终浓度为10μg/mL的丝裂霉素C是制备HDF滋养层的较适浓度。②同一株1~20代的HDF滋养层对不同来源的NHEK均有较好的促生长增殖......
作者:沈丹蓓;夏隆庆;方方;赵亮 刊期: 2001- 02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7号染色体上两个等位基因频率的检测
目的初步探讨2个微卫星标记D17S784及D17S928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多重PCR和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扫描法以及GenotypeTM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银屑病患者与D17S784、D17S928具有显著相关性(P......
作者:王红;刘维达;李辉;金力 刊期: 2001- 02
-
寻常型银屑病与HLA-C第73位密码子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复合体C基因座位第73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NA银染、测序,检测了10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者的HLA-C基因第73位氨基酸密码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编码HLA-C抗原第73位的丙氨酸序列、苏氨酸序列的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有、无家族史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作者:严月华;沈克慧;熊邦义;周新;朱德章 刊期: 2001- 02
-
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遗传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的遗传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对5个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共计35例患者进行遗传类型和临床表现分析。结果①家系Ⅰ、Ⅱ、Ⅳ和Ⅴ中所有患者全部为男性,女性只是隐性携带者,属X连锁隐性遗传男子型;家系Ⅲ中的患者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男女发病比例接近1∶1,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在X连锁隐性遗传家系中,首次按照各家系的表现不同,又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Ⅰ型......
作者:王福喜;张学军;杨森;张学奇;张安平;朱一元 刊期: 2001- 02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核因子-κBp6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iNOS和核因子(NF)-κBp65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12例正常人表皮中iNOSmRNA、iNOS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计分法评定患者的临床病情程度。结果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表皮中iNOSmRNA和iNOS蛋白表达......
作者:杨政;文海泉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悼念陈锡唐教授
- 2 无血清人头皮体外组织培养的研究
- 3 表现为坏疽性脓皮病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猝死一例
- 4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与水闸蛋白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5 UVB与钙离子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天疱疮抗原的影响
- 6 局限于头皮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一例
- 7 皮肤光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 8 麻风病合并HIV感染一例
- 9 单纯疱疹病毒1型致原发性生殖器疱疹一例
- 10 临床诊断湿疹患者400例的病理诊断分析
- 11 银屑病共患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12 Busse-Buschke型念珠菌肉芽肿一例
- 13 强抗赖氨酸羟化酶活性的体外研究:米诺地尔相关化合物
- 14 EB病毒感染相关的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二例
- 15 超脉冲高能量CO2激光治疗汗管瘤256例
- 16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 17 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在大鼠表皮及真皮的分布规律初探
- 18 微波治疗腋臭 196例
- 19 儿童青斑血管炎一例
- 20 门诊就诊患者足部真菌感染的调查